1-1 单位
SI单位包括:定义和历史,基本数量,衍生数量,参数意义,角度,弧度的转换,常规测量及测试设备。
1-2 坐标测量
(数学)绘制平面,原点,笛卡尔坐标系,右手定则,平移和旋转,极坐标系,圆柱坐标系和球形的坐标系。
1-3 三坐标测量机
三坐标测量机的历史,水平臂/桥式/悬臂式 /龙门式等不同的类型,轴导向,测量计算机和测量软件,工件夹具,测量机的精度,CAA修正,轮廓测量仪。
1-4 传感器
传感器选择,探针系统,测针,光学传感器,图像处理传感器,激光三角测量。
1-5 基本定义
绘制项目(尺寸,公差符号),参考标准,公称要素-实际要素-提取要素-拟合要素的区别,自由曲面。
1-6 尺寸公差
尺寸公差,泰勒原则,标准,符号及绘图标识,长度尺寸,角度尺寸,极限尺寸及配合,ISO配合原则,一般公差。
1-7 几何要素
标准形状要素:点/线/平面/圆/球/圆柱/圆环,向量,名义法向,最少点数,投影。
1-8 几何构造
计算两个几何要素构建的特性(距离,角度), 计算两个几何要素构建的要素 (相交,对称), 计算数个要素构建的新要素(构造)。
1-9 在测量机上准备一次测量
标准温度,工件清洁,温度控制,夹具(避免失真),装夹系统,启动测量设备及软件。
1-10 测针的选择及校准
测针系统选择,测针校准,参考球,参考测针,测针半径修正,测针弯曲修正,,测针机械滤波的影响,不正确校准的误差。
1-11 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
定义工件坐标系,控制坐标系统的区别,手动及自动找正,探测,参考,碰撞的后果,测量点的数量及分布,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1-12 测量的评价与统计
统计参数的重要性,异常值,散射,柱状图,拟合方法,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1-13 检测规划
完整定义的特性,测量的目的,工件的生产,工件的功能,要素定义,制造方法以和精度,形状偏差,不确定度的影响,考虑测量的不确定度,测量的规划,识别测量要素。
1-14 文件记录及质量管理
测量报告,质量控制图,设计-生产-测试之间的相互协作,可再现且清晰的测量文档,测量策略文档。